最美四川双飞8日游
钜惠厦门双飞8日游
完美江南南京.杭州.上海.苏州.无锡+双水乡乌镇.西塘双飞7日游
钜惠云南9日游
印象张家界双飞7日游
雷州半岛端午节的奇趣风俗
内容介绍
端午节是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,因五月初五时逢仲夏第一个午日,故名“端午”,此外还有“五月节”、“端阳”、“重五”等不同称呼。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等为人们所熟知外,雷州半岛旧时还流行放纸鸢、佩香袋 端午节是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,因五月初五时逢仲夏第一个午日,故名“端午”,此外还有“五月节”、“端阳”、“重五”等不同称呼。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等为人们所熟知外,雷州半岛旧时还流行放纸鸢、佩香袋、饮菖蒲酒、流疡等习俗。 做“饺仑”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,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。南北朝的梁吴均《续齐谐记》云:“屈原子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,楚人哀之,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。”后来,善良的人民群众担心粽子投入水中“为蛟龙所窃”,于是人们又改用楝叶包裹,以彩丝缠之。据说此二物皆为蚊龙所惮。楝叶是中药,用以包粽子具有预防疾病的功能。 早期民间包粽子(包中)用黍米,故“角黍”又有“五月粽子”之称。旧时,雷州人多习惯摘取橹罟叶去刺,代替粽叶编织成鸭母、笔架、锅盖、橄榄、枕头之形粽子(俗称“饺仑”),取料粟米或糯米等制成(雷州市一带粽子较大,称为大粽。而东海粽更大更长,称为脚筒粽)。按海康县志注释“橹罟”一词说:“橹罟多生于田塍篱落间,随处有之,唯生于沙土者高仅一二尺,不能成木,赤土高有丈余,然亦废材……” 流疡 《 雷州府志》载:五月朔旦,悬艾于门,制雄黄以佩。童子放纸鸢。是日竞渡,以竿悬银牌于船上,胜者得之,曰“夺标”。“端午日”,设酒肴祀家神及祖先。为角黍相馈。浴于溪,曰“流疡”。 旧时雷州人用粽子及五花腩猪肉等拜祭祖先后,一家人聚餐度过节日。到五月初五,头插艾叶的乡间女子手拿“饺仑”,结队走到溪河去,把“饺仑”放在水面漂浮一阵。这是致祭投水的屈原。在过去,还有人指使儿童手持一二只于溪河作水浴,去艾于水,叫做“流疡”。原来雷地湿热,发而为疮,婴孩多生于头部。这一天就溪河水边浴边歌:“流疮流脓,流去东海寻别童!” 《荆楚岁时记》关于“艾虎”所记:“五月五日,以艾为虎形,或剪为小虎,粘以艾叶,内人争相戴之。”“艾虎”有的是用艾枝艾叶编成的,有的是在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上艾叶,当地妇女及儿童则将其扎发辫上。五月初一早上,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两边插上艾叶(招百福),或贴上印有小虎的黄纸条来“辟邪”。在雷州半岛各城镇,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、草药,市民纷纷购来插门及煮水洗澡。按照传统习俗的说法,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,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。这些小贩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,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,五角或一块钱一捆,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,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。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互生,羽状深裂,表面是绿色,叶被密生白色毛,茎叶均有特殊香气。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,针灸的灸法,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,进行烧灼治病。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,中国古书中记载:“鸡未鸣时,采艾似人形者,揽而取之,收以灸病,甚验。是日采艾为人形,悬于户上,可禳毒气。”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,蚊虫滋生,易发传染病,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“天中五瑞”——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,来驱除各种毒害。 五月节吃桃子可杀菌长寿 桃子原产我国青藏高原,在中原地区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一般人认为桃子并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,然而把没有争端或疾病的理想境界称为世外桃源,而古代的中国人更认为桃子具有延命的效果,而视其为仙药。而现在,也将桃子做为药方来使用。故雷州地的乡民在农历五月初一,多数人会购买一些桃子回家,分给家人享用,以祈盼长命百岁。 佩香袋 旧时,每年端午节前,媳妇、闺女辈便为家中男女缝制各款香袋。此种香袋,古时称为“香囊”、“香缨”,它不仅是古时室内罗帐的装饰品,也是人们随身佩带的工艺品。雷州妇女制作的香袋小巧玲珑,精致美丽,携带方便,中老年人多佩带方形或桃形的香袋,以示健康长寿。青年男女及儿童则佩带虎形、猴形或其属相的。此外还有花草蔬菜之类的,寄托活泼、吉祥、丰盛等美好愿望。香袋里除了装有雄黄外,有的还装有麝香、沉香、丁香、白芷等配成的香药,香气四溢,戴在身上驱毒辟邪,也是漂亮的装饰。 放纸鸢 端午节期间,雷州地儿童或成人以放纸鸢(风筝)为戏,谓之“放殃线”。有雷州歌唱出了当时的风俗:“五月来到好放鸢,鸢母嗷嗷在天上。你父有钱放八角,我父无钱放月娘!”万一风筝断线落下别人屋上,迷信者认为这是“殃线”,一定要“食鸢肉”,立即扯破风筝丢下碓臼,还用碓头舂了几下才肯罢休。 在旧时的海康县城,北关的东岳庙首事主持每年的端午纸鸢竞赛事宜。每届端阳,北较场上人山人海,自朝至夕无虑千万。先由数十人牵引放飞一只特制的“筝母”(此为众筝之母,其形硕大,方可丈余,上糸钩镰多把,鸣弓数张。),接着各式纸鸢乘风而起,有鸟——鹊、鹞、鹰、燕,有兽——狮、兔,有虫——蝴蝶、蜈蚣、蜜蜂,有鱼——鳐、鲤。其他如八角、水桶、月娘担扫等等,种类繁多。纸鸢之评为优秀者,赏给银牌奖金。因此,竞胜者多,观奇者众。 饮雄黄 据《遂溪县志》载:“端午节,具酒肴角黍荐祖,以艾虎悬门,饮雄黄菖蒲酒,谓之‘辟邪’……”端午节时值炎夏,瘴气易生,而雄黄是一种中草材,有解毒杀菌的功效。旧时,人们用白酒调雄黄,泡入白矾,涂抹毒虫蜇伤和蚊虫叮咬之处,以消肿去毒。古代还有饮菖蒲酒的习俗,它是一种用菖蒲浸泡的酒。这一天,当母亲的先叫孩子们各饮一口雄黄酒,或将之洒在房屋周围,并用它抹抹每个儿女的太阳穴、肚脐和手腕穴。据传,此举可以辟邪消灾。 赛龙舟 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 其实 ,“龙舟竞渡”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。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,做竞渡游戏,以娱神与乐人,是祭仪中半宗教性、半娱乐性的节目。 湛江地区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算廉江的安铺、雷州的乌石、吴川的博铺,遂溪的江洪,多年来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,这一活动历史悠久,长盛不衰。80年代后,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,内容更为丰富,参观者不仅有本地的群众,还有许多外地来客,热闹非凡。 原海康县南渡河自麻演至倜傥等沿河村庄,每年端午也举行龙船竞赛。府县志云:“好事者或悬银牌于船上竿端,龙舟竞夺,胜者得之。”这一活动叫“夺标”。到了清雍正十二年(1734),一龙舟在菜园湾出事,府县官便命令禁止,当地竞渡之风遂废。然而,当年麻扶村(今属白沙区)群众并不就此罢休。他们于雍正十三年起,改为邀请姑娘歌艺人至此创设歌台,大唱雷州歌。每届端阳节日,四方歌手云集麻扶,赛歌讴歌,相沿成俗。 送灾难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,泼洒于道,称为“送灾难”。新兴县端午,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。巫师并以法水、贴符驱逐邪凡魅。石城县端午,儿童放风筝,称为“放殃”。

©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许可证号:L-XB-100013

ICP备案号:新ICP备19001292号-4

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