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四川双飞8日游
钜惠厦门双飞8日游
完美江南南京.杭州.上海.苏州.无锡+双水乡乌镇.西塘双飞7日游
钜惠云南9日游
印象张家界双飞7日游
海上吉卜赛人:蛋家
内容介绍
蛋家这个富有诗意而形象的名字,一说来源于早前,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;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,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,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,所以被称为蛋家。而蛋家人自己则认为,他们 蛋家这个富有诗意而形象的名字,一说来源于早前,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;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,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,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,所以被称为蛋家。而蛋家人自己则认为,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,生命难以得到保障,如同蛋壳一般脆弱,故称为蛋家。 蛋家(正体字为蜑家,标准汉语为dàn;亦作疍民、艇家、水上人等)是广东、广西和福建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的统称。清初学者屈大均在他的《广东新语》一书中解释说:“诸蛋以艇为家,是曰蛋家。”而根据传统的说法,蛋民所乘的艇像一只鸡蛋对半剖开,上盖以篷,故名“蛋蜓”;主人以艇为家,所以叫作“蛋家”。 疍民生存的样本 史料记载,中国古代南方聚居的民族,商以前为苗、黎族,春秋以后为越族、百越族,岭南称南越族。据此,当年茅岗村民应是南越族的一支。也有专家认为,高要水上居民的旧址,属于一种原始居住文化和别具特色的岭南土著文化,居住在此地的先民,便是“蛋家人”的始祖。 蛋家祖祖辈辈浮家泛宅,以水为伴,以舟为家,以渔为业。如今,他们的后代不再继承祖辈的祖业,最后的一批蛋家人没落。找寻他们,不仅为了记录下疍民生存的样本,也为了保留岭南水乡文化一份残存的记忆。 在广东南海,北江河畔的平洲北区村,六十多岁的谭大爷站在风中飘摇的扁舟上,“我们这一批人已经成了最后的蛋家,不会有人接过我们手中的桨了。” 数百支渔船整齐地排列在小桥的两侧,停泊在一湾五千平方米大小的避风塘内。 大闸门将避风塘和北江分隔开,白天渔船就在避风塘内修整,傍晚时分渔民们驾船从闸门出北江捕鱼,在满天星斗之下辛勤劳作,东方泛白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避风塘。 蛋家的渔船体积虽小却很有齐全,捕鱼的器具、厨房的生活用具、木板上的草席和被褥、衣物用品等等,不甘寂寞的疍家人甚至还在船内养鸡和狗。 蛋家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水上的人。在南海的一个渔村里,现在仍有三百人摇着百余条船生活在水上,他们大多是夫妻,年龄在四十岁以上,孩子已经上岸了。 蛋家长期与风浪搏斗,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谋生手段,使得他们在服饰、饮食、性格、婚俗、宗教等方面都自成一体,有学者称之为“蛋家文化”。 “男女自由嫁娶,男人一般在船尾放一盆草,女人放一盆花,以招致媒妁,夫妻多半都为蛋家,也有部分女人嫁到了岸上。”村里的老人邓老伯回忆自己小的时候所见,那时候都是水上迎亲,‘咸水歌’是蛋家一绝。“天马河水波连波,万千小鸟多又多。百年古榕舞婆娑,好听的古仔一箩箩……”蛋家女人的每句歌词差不多都是同一个音调,朗朗上口。 “离不开船,离不开水,这就是蛋家人的命”,有蛋家这样比喻,“有的老人家搬进儿子的楼房,可吃、喝、拉、撒都不适应,只能再搬到船上来,这下子才踏实了。 自称蛇种 蛇的意象,在中国的南方更加重要。福建省简称“闽”,《说文解字》对“闽”的解释便以蛇的图腾为依据说:“东南越,它(蛇)种,从虫、门声。”。所谓“蛇种”,意谓闽越人以蛇为先祖,反映他们对蛇的图腾崇拜。 在相当长时期内,这种崇拜一直存在于闽越族的后裔中。如闽侯蛋家人,直至清末仍“自称蛇种”,并不讳言。他们在宫庙中画塑蛇的形象,定时祭祀。在船舶上放一条蛇,名叫“木龙”,祈求蛇保佑行船平安,若见蛇离船而去,则以为不祥之兆。清代,福州一带蛋家妇女,发髻上多插着昂首状蛇形银簪,其寓意亦为不忘始祖。 蛋家姑娘的审美观 蛋家人无论在性格、语言、服饰、居所、婚俗和宗教信仰方面自成一体,蛋民的服饰,旧时以唐装为主,妇女较偏爱玉器,蛋家姑娘都爱打“脑髻”。广东蛋家人的母语为汉语粤方言蜑家话,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,但有一些专有的词汇。在不少地方,蛋家宗教信仰为佛教,但也有其特点,因为他们在海上生活,因此他们更信奉龙王和妈祖,初一、十五都会上香。让神明保佑他们吉祥。 蛋家姑娘偏爱碧玉和翡翠。以碧玉或翡翠雕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大小的单孔圆环,然后配上3克左右的细金链作为别具一格的耳坠。蛋家姑娘都爱打“脑髻”,金光闪闪的细链条耳坠别在双耳上方,耳朵下方悬吊着绿光闪耀的碧玉式翡翠环——给飒爽英姿的蛋家姑娘增添了媚人的光彩,象征着纯洁、美好、富有、幸福。 蛋家姑娘装饰除偏爱碧玉翡翠之外,所戴竹笠也很讲究。他们一般喜欢戴上直径高8厘米,下半部为直径40厘米筒式竹笠。这种竹笠做工考究,纺织目细,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。笠带则为蛋家姑娘的杰作,以红、橙、黄、白、紫、蓝、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成宽约戴厘米左右的彩带。 关于蛋家的来源有多种说法,流传最广的有两种:一说来源于早前,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;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,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,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,所以被称为蛋家。而蛋家人自己则认为,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,生命难以得到保障,如同蛋壳一般脆弱,故称为蛋家。 清光绪《崖州志》记载: “疍民(即蛋家),世居大疍港、保平港、望楼港濒海诸处。男女罕事农桑,惟辑麻为网罟,以鱼为生。子孙世守其业,税办渔课。间亦有置产耕种者。妇女则兼织纺为业。” 据考证,海南的蛋家原本是生活在两广和福建的阳江、番禺、顺德、南海、莆田等市县的水上人家。他们漂行于中国南方沿海各地,为了抵御海浪,大约在一千年前,蛋家人就造出了名为“鸟船”的船只,其船身狭长,上阔下尖,冲波劈浪无所畏惧。也正因为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远航的能力,才能为了追逐鱼群,或为了逃避战乱和荒灾,由珠江流域驶进南海,并进而跨过海峡来到海南,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,靠海繁衍生息。 如今,海南的蛋家除少数仍留在原居地外,大部分迁移到三亚港、红沙港、海棠港(即后海港、海尾港)、新村港等地,在上述港湾里形成他们特有的“海上村寨”,并依然“以鱼为生”,固守着他们“海上吉卜赛人”的称号。 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,蛋家属于汉族,是中国一个独特的民系,类似客家人。和客家人一样,他们漂泊、迁徙、避世。不过,更多的是不同吧——客家人躲进深山老林,而他们隐身于汪洋大海。客家人族群庞大、负重历史,而他们,更多的是淡泊、轻松、知天命。

©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许可证号:L-XB-100013

ICP备案号:新ICP备19001292号-4

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